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隶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隶行

拼音lì xíng

注音ㄌㄧˋ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汉字隶变的一种。篆字结构移动后的隶定,称“隶行”。

基本含义

  • 指依附于他人,没有独立自主能力,完全听从别人指使的行为。

详细解释

  • 隶行是由“隶属”和“行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隶属指的是被他人支配,行动则指的是行为。隶行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完全听从别人的支配和指使,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盲目听从他人的支配,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情况。也可用来批评那些没有主见、没有原则、完全听从他人安排的人。

故事起源

  • 隶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曾经批评柳下惠,说他“无隶行之志”。在古代,隶属于他人的行为被视为不自立、不独立的表现,因此成为了贬义词语。

成语结构

  • 隶行的结构是“隶属 + 行动”。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完全隶行,没有自己的主见。2. 她对丈夫的一切都完全隶行,没有自己的决策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隶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像奴隶一样被绳子绑住,完全被别人牵着走,无法自由行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隶行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与隶行相关的成语,如“奴颜婢膝”、“唯命是从”等,来拓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2. 可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他对于个人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完全隶行,从来不敢违背老师的话。2. 初中生:她在家里完全隶行,从来不敢有自己的主张。3. 高中生:他在团队中完全隶行,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4. 大学生:她对导师的一切安排都完全隶行,没有自己的决策权。

拆字解意

隶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