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伏合在词典中的解释

伏合

拼音fú hé

注音ㄈㄨˊ ㄏ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 唐 朝 大明宫 中的 紫宸殿 称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旧唐书·崔仁师传》:“会有伏閤上诉者, 仁师 不奏, 太宗 以 仁师 罔上,遂配 龚州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夺,乃相举牵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基本含义

  • 指低头弯腰,屈服于人。

详细解释

  • 伏合意为低头弯腰,屈服于人,形容对人态度恭顺,毫不抵抗。这个成语中的“伏”是低头弯腰的意思,“合”是指顺从、屈服。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在面对权势或强势者时,完全屈服并丧失了自己的尊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权威或强势者时完全屈服,毫无反抗之意。常用于贬义场合,表示对某人的服从态度过于谦卑或无原则。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故事中,晋国的襄公因为害怕齐国的压力,不敢与齐国争斗,只好屈服于齐国。后来,人们用“伏合”来形容一个人屈服于权势之下,毫无反抗的态度。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伏合于公司的要求。2. 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有时候不得不伏合于现实的压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伏合”这个词语的发音“fú hé”与“服贺”相近,想象一个人低头弯腰,向别人服从和祝贺,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屈服、谦卑等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低头哈腰”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对老师伏合地说:“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2. 小学生:小红为了不被同学欺负,只能伏合地帮同学写作业。3. 初中生:为了保住奖学金,小杰只能伏合地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学习成绩。4. 高中生:为了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小芳不得不伏合地参加各种辅导班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拆字解意

伏合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