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臣
拼音jì chén
注音ㄐㄧˋ ㄔ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托身他国之臣。《孔丛子·抗志》:“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於 鲁 ,而祭在 衞 ,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
基本含义
- 指被寄予希望、寄予重任的臣子。
详细解释
- 寄臣是指被国家或上级寄予重任的臣子。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寄臣是一种特殊的官职,被派往边远地区或外国,代表国家执行重要的政治、军事任务。因此,寄臣意味着被寄予希望和信任,需要承担重大责任。
使用场景
- 寄臣通常用来形容被寄予重任的人,特别是在面临困难或挑战时,需要勇敢和坚定的态度去完成任务。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赞扬那些承担重大责任、忠诚奉献的人。
故事起源
- 寄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国家会派遣一些重要的官员到边远地区或外国,代表国家执行重要的政治、军事任务。这些官员被称为寄臣,因为他们被国家寄予了重任和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寄臣成为了一个形容被寄予重任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寄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将军被任命为边防寄臣,他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2. 在困难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寄臣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寄臣的发音与“寄予重任”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寄予重任,被信任和希望,需要承担重大责任,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职,可以更好地理解寄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把班长职位交给了我,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小寄臣,需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努力。2. 初中生: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我被选为领队,感觉自己像一个寄臣,需要组织大家完成任务。3. 高中生:我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我知道这是一份重任,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寄臣。4. 大学生:我在实习中被分派到一个重要的项目组,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寄臣,需要承担重大责任,为公司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