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长
拼音bó cháng
注音ㄅㄛˊ ㄔ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高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文王 形体博长,有四乳而大足。”
基本含义
- 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详细解释
- 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才能出众,能够涉猎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学识广博,才能出众,也可用于自嘲或自谦。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鲁国。鲁国有一个叫公输般的人,他聪明才智出众,博学多才,被誉为“博长”。公输般曾经在鲁国的宴会上与孔子交流,孔子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学识,称赞他为“博长”。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学识广博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一位博长,不仅精通历史文化,还擅长音乐和绘画。2.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他的学识博长,深得老师的赞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整个世界,象征着他的学识广博,视野开阔。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学识、才能相关的成语,如博闻强记、才高八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说,要像一位博长一样,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变得聪明。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博长,掌握多种技能。高中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各种比赛,真是一位博长。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长,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