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殃及池鱼在词典中的解释
yāngchí

殃及池鱼

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āng jí chí yú ㄧㄤ ㄐㄧˊ ㄔㄧˊ ㄧㄩˊ

    殃及池鱼(殃及池魚) 

    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 宋 桓司马 有寳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説:‘ 池仲鱼 ,人姓字也,居 宋 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 仲鱼 烧死。’又云:‘ 宋 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北齐 杜弼 《檄梁文》:“但恐 楚国 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参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基本含义

  • 指灾祸波及到无辜的人。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殃”、“及”、“池”、“鱼”四个字组成。其中,“殃”指灾祸,“及”表示波及,“池”指池塘,“鱼”指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灾祸波及到了池塘里的鱼,比喻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事件或行为对无辜的人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例如,某人犯了错误,但这个错误波及到了其他无辜的人,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淮阴侯刘邦与项籍的战争。刘邦曾派人去偷袭项籍的后方,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项籍发现了。项籍随后采取了烧毁农田的策略,导致整个地区民不聊生,甚至连鱼塘里的鱼也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这个故事引申出了成语“殃及池鱼”。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错误行为殃及池鱼,导致整个团队都受到了处罚。2. 战争的残酷殃及池鱼,无数无辜的人民失去了家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殃及池鱼”与灾难波及到无辜的人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形成图像记忆。比如,想象一个池塘里的鱼被突然的洪水冲走,这个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二鸟”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错误行为殃及池鱼,让大家都受到了惩罚。2. 初中生:战争的残酷殃及池鱼,无数无辜的人民流离失所。3. 高中生:政府的腐败行为殃及池鱼,社会秩序陷入混乱。4. 大学生:企业的不法行为殃及池鱼,导致整个行业信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