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敚
拼音piāo duó
注音ㄆㄧㄠ ㄉ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掳掠。敚,“ 夺 ”的古字。《新唐书·叛臣传下·朱玫》:“时盛寒,吏民被剽敚,僵死尸相藉。”《明史·祁彪佳传》:“ 高杰 兵扰 扬州 ,民奔避 江南 ,奸民乘机剽敚。” 清 薛福成 《书过善人事》:“嗟夫,方饥民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復之,势将剽敚,一乡被其患。”
(2).抄袭。 明 康海 《<大复集>序》:“摹倣剽敚,远於事实,予犹以为过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故有於前人之説,疑也骤而信之,是也骤而非之,至剽敚陈言,盾矛故帙。”参见“ 剽夺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才智过人,聪明而机敏。
详细解释
- 剽敚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剽指聪明、机智,敚指勤奋、努力。表示一个人聪明机智,同时也非常勤奋努力。
使用场景
- 剽敚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智过人,聪明而机敏。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
故事起源
- 剽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杨修传》。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臣,他聪明机智,才智出众,而且非常勤奋努力。因此,人们用“剽敚”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剽敚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剽和敚。
例句
- 1. 他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剽敚过人,能够迅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2. 她虽然年纪轻,但是剽敚的才智让人佩服。
记忆技巧
- 可以把剽敚这个成语拆分开来记忆。剽可以联想为聪明机智,敚可以联想为勤奋努力。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才智、聪明相关的成语,例如聪明才智的成语“聪明伶俐”、“聪明过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剽敚让老师非常喜欢,总是能够迅速解答问题。2. 初中生:她的剽敚让同学们都很羡慕,经常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他的剽敚才智在班级里非常出众,经常能够给大家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