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洋
拼音chāng yáng
注音ㄔㄤ 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倘徉。 唐 柳宗元 《天对》:“ 穆 懵《祈招》,猖洋以游。轮行九野,惟怪之谋。”集注引 韩醇 曰:“《列子》载: 穆王 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驰驱千里,至於 巨蒐氏 之国。”
基本含义
- 指外国人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猖洋一词中的“猖”表示放肆、张扬,而“洋”则代表外国。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某些外国人在与中国人交往时表现出的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态度和行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和讽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不尊重,以及对中国人的傲慢态度。
故事起源
- 猖洋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西华山》中。故事讲述了西华山上的一群外国僧人,他们傲慢自大,不尊重中国人的信仰和习俗。因此,人们用“猖洋”来形容这种不尊重和傲慢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表示外国人傲慢无礼的行为。
例句
- 1. 他对中国人的文化和传统毫无尊重,真是猖洋之辈。2. 那些猖洋之徒以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高于一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猖洋”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将“猖”读作“常”,联想到“常规”,表示外国人不尊重中国的常规和习俗;将“洋”读作“阳”,联想到阳光,表示外国人傲慢自大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对外交往历史和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猖洋的外教总是嘲笑我们的中文发音。2.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猖洋的同学,他总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3. 高中生:有些猖洋人士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却妄自尊大地评论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