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大运动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yùndòng

三大运动

拼音sān dà yùn dòng

注音ㄙㄢ ㄉㄚˋ ㄧㄨㄣˋ ㄉㄨㄙ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毛泽东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

基本含义

  • 三大运动是指中国现代史上的三个重要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北伐战争。

详细解释

  • 五四运动:指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一系列爱国主义抗议活动,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利益受到侵犯,引发了学生及市民的大规模示威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文化运动:指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文化革命,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该运动倡导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提倡新文化,反对旧传统,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伐战争:指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的中国国共合作的一次军事行动,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使用场景

  • 三大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可以用来描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或变革。

故事起源

  • 三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没有特定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三大运动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并且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

例句

  • 1.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起点。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北伐战争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每个运动与其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以及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影响,来帮助记忆三大运动。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每个运动的具体历史背景、相关人物和事件,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五四运动是中国的一次爱国运动。2. 初中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3. 高中生: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

拆字解意

三大运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