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不顾身
拼音fèn bù gù shē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fèn bù gù shēn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忿不顾身(忿不顧身)
同“ 奋不顾身 ”。《镜花缘》第三七回:“ 林兄 因感世子之情, 唐兄 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基本含义
- 形容愤怒时不顾个人安危,毫不顾忌地投入到某种事物中去。
详细解释
- 忿不顾身是指在愤怒或激动的情绪下,不顾个人的安危,毫不顾忌地投入到某种事物中去。这种情绪表现出对于某个事物的强烈关注和投入,甚至不顾自身的利益和安危。
使用场景
- 忿不顾身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愤怒或激动的情绪下,毫不顾忌地投入到某种事物中去。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追求正义、捍卫自己的权益或为了某个目标而不顾个人安危。例如,一个人为了保护家人而勇敢地面对危险,可以说他忿不顾身;一个人为了追求公平正义而不顾个人得失,也可以用忿不顾身来形容。
故事起源
- 关于忿不顾身的故事起源较为模糊,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在古代的战争中,士兵们常常因为愤怒和激动而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斗中去。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忿勇”,后来就演变成了“忿不顾身”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忿不顾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忿”表示愤怒、激动,“不顾”表示不顾忌、不顾个人利益,“身”表示个人的安危。
例句
- 1. 他忿不顾身地站出来,为受到冤屈的同学辩护。2. 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他忿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一场艰苦的斗争中。3. 她忿不顾身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愤怒”、“激动”、“投入”等相关的词汇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具体的情境或故事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中忿勇的精神,以及其他与忿不顾身相关的成语,如“忍辱负重”、“舍己为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忿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救起了掉进水里的小狗。2. 初中生:在面对欺负同学的行为时,他忿不顾身地站出来,为同学们争取公平。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他忿不顾身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