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赃
拼音yì zāng
注音ㄧˋ ㄗㄤ
繁体
基本解释
官吏所受的馈赠、贿赂。《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 胡三省 注:“枉法,谓受賕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基本含义
- 指盗贼所得的财物。
详细解释
- 义赃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义指正义、公正,赃指财物。义赃一词原指正义的财物,后来逐渐演变为指盗贼所得的财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盗窃行为或指控他人窃取财物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淮南子·诚意训》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窃贼被抓住后,被问及所偷财物的来历,他回答说这是“义赃”,即指这是从不义之人那里偷来的财物。故事中的“义赃”一词逐渐引申为指盗贼所得的财物。
成语结构
- 成语“义赃”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被捕时,现场发现了大量的义赃。2. 这个小偷不仅偷了别人的钱包,还带走了一些珠宝首饰,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义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义赃与盗窃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盗贼在偷窃时被抓住,口袋里装满了所偷来的财物,这就是义赃。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盗窃行为相关的成语,如“窃玉偷香”、“贼喊捉贼”等,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铅笔盒被同桌偷走了,同学们一起帮他找到了义赃。2. 初中生:警察在小巷里抓住了一个持刀抢劫的人,现场还发现了一些义赃。3. 高中生:那个著名艺术品窃贼最终还是被警方抓获,他的住所里堆满了各种义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