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脂
拼音tuó zhī
注音ㄊㄨㄛˊ ㄓ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指骆驼背部驼峰内的脂肪。又称峰子油,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驼》:“驼脂:即驼峯。脂在峯内,谓之峯子油。入药以野驼者为良。”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脸上涂抹了厚厚的胭脂,显得浓妆艳抹。
详细解释
- 驼脂一词源自于古代妇女化妆的一种手法,将胭脂涂抹在脸上,使其显得浓艳而不自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妆容过于浓艳,不自然,也常用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过于夸张。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浓妆或夸张表情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场景或物品过于花哨、不自然。
故事起源
- 驼脂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驼脂》。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因为妆容过于浓艳,被人误认为是妓女,最终导致了不幸的结局。从此以后,人们用“驼脂”来形容过分浓妆的女子。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表示人的脸上涂抹了厚厚的胭脂。
例句
- 1. 她的妆容太驼脂了,看起来像个戴了面具的人。2. 这幅画的色彩太驼脂了,不自然。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驼”字的形状,想象一个人的脸上有一层厚厚的胭脂,看起来很夸张,不自然。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妆容、外貌有关的成语,如花枝招展、妆点太平、妆成了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妆容太驼脂了,看起来像个小丑。2. 初中生:她的驼脂妆让她看起来很不自然。3. 高中生:这个女演员的驼脂妆让她的形象更加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