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野塘蒿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ghāo

野塘蒿

拼音yě táng hā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别名:野茼蒿、野地黄菊

    学名: Erigeron bonariensis L.

    科属 : 菊科

    产地:

    南美,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详细解释



  •  简介 :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通常在上部呈叉状分枝,被有灰白毛,高30~60公分,下部叶为倒披针状,叶缘有时有锯齿著生粗毛,上部叶互生,线形,有时有微锯齿,长4~6公分,宽3~6公厘,两面著生粗毛,头状花呈总状著生,黄绿色,总苞钟形,裂片淡绿色,两性花著生中央部位,雌花则著生周围,果为瘦果,冠毛白色。

    野茼蒿的繁殖力真是不同凡响,几乎在您踏出家门就可 以遇见它,开阔地、新辟地、荒废地以及干枯的河床上都是它的理想居所,由於它喜欢长在跟其他植物少有竞争的环境下,瘦果又特别会飞(冠毛发达的缘故),因此在火烧地、新耕地或新垦地,它总是第一个到达,第一个兴奋地在辽阔的生活空间上摇旗呐喊,喊来大批同种的伙伴,不多时就把一块光秃秃的不毛之地点缀成一片绿,除了太潮湿或太阴暗的地方以外,在全省的平野或海滨,它大概都可以随遇而安。

    野塘蒿的瘦果又特别会飞(冠毛发达的缘故),它更凭著这种高超的适应与繁殖本领,侵占到全世界的温暖地区。

    用途:

    野塘蒿是种繁殖很快,适应也很快的野生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足迹。

    用途不大,但它的全草可用以治疗蛇伤,大概是它给人类的唯一好处。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的品质低劣,没有价值或者不受重视。

详细解释

  • 野塘蒿是由“野”、“塘”、“蒿”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野”表示野外,不受人类管理的地方;“塘”指的是一种小水池或水塘;“蒿”是一种生长在野外的草类植物。野塘蒿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品质低劣、没有价值或者不受重视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野塘蒿通常用于形容一些不受重视、不受待见的人或事物。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不佳,被同事们认为是一个野塘蒿;一件被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价值的物品也可以被形容为野塘蒿。

故事起源

  • 关于野塘蒿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成语中的字义来推测其起源。野塘蒿的字面意思是野外的水塘中的草,而草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被视为不受人们重视的植物。因此,野塘蒿成语的起源可能与这种草的形象有关。

成语结构

  • Subject + 是 + 野塘蒿

例句

  • 1. 他的工作能力很差,同事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野塘蒿。2. 这个项目被认为是一个野塘蒿,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野塘蒿的字面意思是野外的水塘中的草,可以想象一片荒芜的野外,里面长满了不起眼的草,没有人关注。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含义相近的词语,比如“无足轻重”、“不值一提”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班上的一个同学,觉得他就是一个野塘蒿。2. 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太浅显了,简直就是一本野塘蒿。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很差,被老师认为是一个野塘蒿。4. 大学生:那个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太差,完全是一个野塘蒿。

拆字解意

野塘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