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貌取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o

貌取

拼音mào qǔ

注音ㄇㄠˋ ㄑ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描画其形貌。 唐 韩愈 《楸树》诗:“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宋 秦观 《流觞亭并次韵》之一:“待唤画师来貌取,图成便是竹溪行。”

基本含义

  • 以外貌为准则来评判一个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成语“貌取”由“貌”和“取”两个字组成。其中,“貌”指外貌、容貌,“取”指取舍、选择。整个成语意味着以外貌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或事物的好坏。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看表面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看重外貌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貌取”最早出现在《晋书·陈寔传》中。据记载,陈寔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外貌丑陋,但才华出众。有一次,陈寔被推荐给晋文帝,晋文帝看到他的外貌非常丑陋,就拒绝了他。陈寔因此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凭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貌”,谓语为“取”。

例句

  • 1. 他总是以貌取人,从来不关心一个人的内在。2. 别只看外貌,要学会以才华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只看别人的外貌,然后用手拿着一个“取舍”的标尺来测量。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外貌相关的成语,如“貌似强大”、“貌合神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总是以貌取人,不喜欢和长得不好看的人玩。2. 初中生:我们应该摒弃以貌取人的观念,要看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3. 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人都以貌取人,这是一种肤浅的行为。4. 大学生:我希望大家能够摒弃以貌取人的偏见,真正认识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