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俗体在词典中的解释

俗体

拼音sú tǐ

注音ㄙㄨˊ ㄊ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格调不高雅的文体。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
    (2).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言语等举止不够庄重、正派,显得俗气、庸俗。

详细解释

  • 俗体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够文雅、不够高尚,显得庸俗、俗气。这个成语中的“俗”指的是庸俗,与高尚的“雅”相对立。体指的是人的举止、行为,也可以理解为表现出来的姿态。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批评某人的言行不够庄重、正派,过于庸俗。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低级趣味、缺乏修养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秦始皇时,李斯担任宰相,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一次,李斯与秦始皇一起游览,途中看到有人在路边卖千层饼。李斯便下车购买了一些,然后对秦始皇说:“臣听说吃千层饼要小心,因为这是俗体。”秦始皇不解,李斯解释道:“俗体即是庸俗的姿态,而千层饼由于层层相叠,外表看起来很美,但内里却是平庸、俗气的。”从此,俗体一词就成为了形容人的行为庸俗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充满了俗体,缺乏修养。2. 这部电影的情节太俗气了,充斥着各种低级趣味。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俗气的体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够高尚、庄重。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修养、高尚相对立的成语,如“庸人自扰”、“俗不可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穿戴和举止总是显得很俗体。初中生:这个节目的内容太庸俗了,完全没有教育意义。高中生:我们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味,而不是沉溺于俗体的娱乐。大学生:他的言行举止显得很俗气,完全不符合社交礼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