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绦索在词典中的解释
tāosuǒ

绦索

拼音tāo suǒ

注音ㄊㄠ ㄙ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作装饰的丝带丝绳之类。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絛索金鎝头。”

基本含义

  • 比喻事物之间关系紧密,互相牵连的纽带。

详细解释

  • 绦索是一种用于束缚、牵引或系结的绳索,常用于船舶、牲畜或物品的固定。成语“绦索”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互相牵连,形成一种紧密的纽带关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亲密的朋友、密切的合作伙伴、紧密的关系等。

故事起源

  • 成语“绦索”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战国策·楚策一》。当时,楚国的将领春申君与楚王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之间的联盟就像一根绳子,紧密地将他们连在一起。后来,人们就用“绦索”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们两个是继续高中的同学,关系一直很好,真是绦索般的友谊。2. 在困难时期,他们彼此支持,形成了一条牢固的绦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绦索”与“牵连”、“纽带”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情同手足”、“如胶似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像绦索一样紧紧地连在一起。2. 小学生:老师和家长是我们学习的绦索,他们帮助我们成长。3. 初中生:班级合作作业让我们之间形成了绦索般的友谊。4. 高中生:我们班级的团结合作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绦索。5.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的同学关系像绦索一样紧密,一起经历了很多。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对你理解和记忆“绦索”这个词语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绦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