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柯
拼音fǔ kē
注音ㄈㄨˇ ㄎㄜ
繁体
基本解释
(1).斧柄。《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 贾谊 《新书·审微》:“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2).喻指权柄。 汉 蔡邕 《琴操·龟山操》:“予欲望 鲁 兮, 龟山 蔽之,手无斧柯,奈 龟山 何?”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笔削之微权,聊以尽其责任。”
(3).借称媒人。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第八回:“在臺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4).山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唐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赋诗代书》:“斧柯新样胜珠璣,堪赞星郎染翰时。”
基本含义
- 比喻事物起源或根本。
详细解释
- 斧柯原指斧头上的柄,后来引申为比喻事物的根本或起源。就像斧头的柄是斧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斧柯也是指一个事物的核心或关键所在。
使用场景
- 斧柯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任何事物的核心或根本。它常常用于解释问题的本质、原因或关键因素。在讨论问题、分析情况或解决困难时,可以使用斧柯来强调事物的核心。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去找杨修请教学问。杨修拿出一块斧柯让他看,并问他斧柯是什么意思。那个人回答说:“斧柯是斧头的一部分,没有斧柯就没有斧头。”杨修听后大笑,称赞他的回答非常精辟。从此以后,斧柯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或核心。
成语结构
- 斧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这个问题的斧柯是什么?2. 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在于找到它的斧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斧柯想象成一把斧头,斧头的柄就是斧柯,是斧头的核心部分。通过将斧柯与斧头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它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根本大法”、“本末倒置”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告诉我,学习是成功的斧柯。2. 初中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考试的斧柯。3. 高中生:理解题目的要求是解答问题的斧柯。4. 大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斧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