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捐班在词典中的解释
juānbān

捐班

拼音juān bān

注音ㄐㄨㄢ ㄅ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 捐班 juānbān
    [contribute] 清代指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向官府捐纳银钱换取官职
    捐班出身

详细解释

  • 捐纳出身的官吏。《清史稿·选举志七》:“﹝ 乾隆 ﹞四十年,兵部侍郎 高朴 言:‘捐班知县,不许分发,恐有碍举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那捐班里面,更不必説了,他们那里是做官,其实也在那里同我此刻一样的做生意。” 鲁迅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 清 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这一伙。”

基本含义

  • 放弃职位或责任。

详细解释

  • 捐班是指主动放弃职位或责任。这个成语中的“捐”是放弃的意思,“班”是指职位或责任。捐班常常用来形容有志者舍弃个人利益或权力,为了更高尚的目标而放弃职位或责任。

使用场景

  • 捐班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赞扬那些舍弃个人利益,为了公共利益或更高的责任而放弃职位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领导人或志愿者等放弃权力或职位,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捐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基的官员,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拥有很高的职位和权力。然而,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决定放弃这个职位。他选择了捐出自己的俸禄,以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刘基的行为被后人称为“捐班”,成为了表达放弃职位或责任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捐班属于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捐班的举动让大家对他的品质刮目相看。2. 政府官员应该有捐班的精神,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捐班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把班尺,突然他将班尺扔掉,表示放弃了自己的职位或责任。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职位或责任相关的成语,例如“辞职”、“谢绝高官厚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愿意捐班做班长,让给更有能力的同学。2. 初中生:老师,我想捐班当班长,希望能为班级做更多贡献。3. 高中生:在竞选班长的时候,我选择捐班,因为我相信其他同学能更好地担任这个职位。

拆字解意

捐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