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羞僧
拼音wú xiū sēng
注音ㄨˊ ㄒㄧㄨ ㄙㄥ
繁体
基本解释
佛教语。指破戒作恶的僧人。《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佛乘》:“无羞僧谓破戒者。”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非常放荡不羁,没有羞耻之心。
详细解释
- 无羞僧这个成语中的“无羞”表示没有羞耻之心,不顾忌他人的眼光和道德规范。而“僧”则代表了佛教中的僧人,暗示这个人的行为与佛教僧人的修行相悖。因此,无羞僧形容一个人放荡不羁,毫无羞耻之心,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和社会道德。
使用场景
- 无羞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的人。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的人。
故事起源
- 无羞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野僧无羞》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僧人在寺庙里偷吃香油,被发现后却毫不羞愧地说:“我是无羞僧。”此故事后来被引用为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放纵、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成语结构
- 无羞僧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无羞僧,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无羞僧,经常对员工无礼和不公平对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羞僧”与一个放荡不羁、不顾他人感受的形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关于中国文化中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以及佛教中僧人修行的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个无羞僧,总是不守规矩。2. 初中生:这个人真是个无羞僧,竟然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简直就是个无羞僧。4. 大学生:那个男生在宿舍里放音乐声音很大,真是个无羞僧。5. 成年人:他的行为举止真是无羞僧,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