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誓
拼音fá shì
注音ㄈㄚ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发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罚誓道:‘若负了大娘此情,死后不得棺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私下摆个酒盒,要 满官人 对天罚誓。”
基本含义
- 发誓保证,并附上罚则
详细解释
- 罚誓是指在发誓的同时,附加上违背誓言将会受到的罚则。这个成语强调了发誓者对自己的承诺的认真程度,并且表示对违背誓言的后果负责。
使用场景
- 罚誓常用于形容对某个承诺的认真程度,以及对违背承诺的后果的警告。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个人承诺、商业合同、法律文件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罚誓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在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中国社会中对誓言的重视有关。
成语结构
- 罚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罚”和“誓”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罚誓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自愿辞去职务。2.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违约方需支付高额赔偿金,形成了一种罚誓机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发誓的同时,手上拿着一张罚则,表示对违背誓言的后果负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罚誓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发誓”、“保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罚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2. 初中生:我们班级罚誓,每个同学都要按时完成作业,否则要请老师吃饭。3. 高中生:我罚誓一定要通过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我罚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5. 成年人:我罚誓要按时还清借款,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