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立冬在词典中的解释
dōng

立冬

拼音lì dōng

注音ㄌㄧˋ ㄉ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7日或8日。我国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构成]
    动宾式:立|冬
    [例句]
    昨天立冬。(作谓语)

英文翻译

  • 1.{天}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

详细解释

  • ◎ 立冬 lìdōng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7日或8日。中国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一月七或八日,农历十月初。习惯以为冬之始。《逸周书·时训》:“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礼记·月令》:“﹝孟冬之月﹞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於北郊。”《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大船上统领吩咐过,明天要交立冬节,今天是个四离四絶的日子。这趟出门,是出兵打仗,是要取个吉利的,所以吩咐今日停船,明天饭后,等到未正二刻,交过了节气,然后动身。”

基本含义

  • 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农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详细解释

  • 立冬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点之一。立冬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冷,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农民们要做好冬季的准备工作,如收获农作物、储存粮食、给牲畜补充足够的饲料等。

使用场景

  • 立冬一词通常用来指代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也可以用来形容冬季的到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用立冬来表达冬天的开始、气温的骤减等含义。

故事起源

  • 立冬这个词语的起源和故事并不明确,它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形成的一个节气名称。

成语结构

  • 立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立”和“冬”。

例句

  • 1. 立冬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寒冷。2. 农民在立冬前要做好冬季的准备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立”字想象成一个人站立在冬季的景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包括每个节气的起源、习俗和文化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立冬了,我可以穿上厚厚的冬衣了。2. 初中生:立冬之后,天气变冷了,大家要注意保暖。3. 高中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人们开始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