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卡
拼音jū mín jiàn kāng kǎ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电子信息卡。居民健康卡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的功能于一身,并具有金融功能,标准统一,全国通用。
居民健康卡 - 简介
居民健康卡是中国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
2012年2月2日,中国卫生部公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该法规规定,居民健康卡标准统一,全国通用,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一卡通。卫生部表示,2012年将启动各省份居民健康卡试点。争取“十二五”末居民健康卡持有率达到80%。
居民健康卡 - 主要功能
健康档案功能
居民健康卡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于一身,为居民拥有唯一的、全国通用的健康卡,居民在就医时用于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可实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
金融功能
居民健康卡可以和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还可以增加以费用结算为主的金融功能。
1、新农合:新农合金融业务管理,包括新农合参合款缴纳、新农合报销款领取与诊疗费缴纳。
2、医院内支付业务:依靠加载的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金融功能,通过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来实现。
3、金融增值服务与费用优惠:如持卡人在医疗机构、药店等和居民健康应用有关的商户消费时,持卡人可享受特别优惠,或者具备商户积分功能。
卫生部门可与合作银行协商,给予持卡人一定的费用优惠。
居民健康卡 - 发行制作
申领和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都可以申领居民健康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首次申领健康卡是免费的,但是补办健康卡的话就需要交纳一定费用。
该卡个人信息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卫生部要求,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
制作
居民健康卡的制作应当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和相关配套技术规范,确保标准统一、全国通用。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资质等都由卫生部负责审核公布。
卫生部统一为发行居民健康卡的受理终端分配标识号后,将审核各发行省份招标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工作方案以及改变的发行计划,中标结果需报卫生部备案。
基本含义
- 居民健康卡是一种用于管理和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卡片,以便提供医疗服务和保障居民健康的一种制度。
详细解释
- 居民健康卡是由中国政府发放给居民的一种健康管理卡片。它包含了个人的基本健康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史等,以及医疗机构的服务记录和药物处方等。通过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也方便了居民就医,减少了重复检查和用药,提高了医疗效率。
使用场景
- 居民健康卡在医疗机构、社区医疗中心、药店等地方都可以使用。持卡人可以通过居民健康卡享受各种医疗服务,如挂号、就诊、购药等。居民健康卡还可以用于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活动。
故事起源
- 居民健康卡的发展源于中国政府对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视。为了方便居民就医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中国政府决定推行居民健康卡制度。这个制度在改善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语结构
- 居民健康卡是一个由“居民”、“健康”和“卡”三个词组成的词组。其中,“居民”指的是居住在某个地区的人,“健康”指的是身体良好的状态,“卡”指的是一种卡片。
例句
- 1. 我忘记带居民健康卡了,不能挂号看病了。 2. 居民健康卡方便了我就医,不用每次都填写一大堆表格。 3. 持有居民健康卡的居民可以享受优先就诊的权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居民健康卡”与居民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去医院就诊时,需要出示一张健康卡片。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居民健康卡的信息,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可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健康管理卡片制度。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我爸爸妈妈都有居民健康卡,他们去医院看病很方便。2. 小红:我还没有居民健康卡,我想去申请一个,这样我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了。3. 小明:我把居民健康卡放在钱包里,这样就不会忘记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