戆騃
拼音gàng ái
注音ㄍㄤˋ 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痴呆。《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帝为人戇騃,尝在 华林园 闻虾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韦驮显圣》:“ 德藏寺 僧 真諦 ,人戇騃而恪守戒律。”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愚笨、迟钝。
详细解释
- 戆騃是由两个相近的词语组成,戆指的是人愚笨、迟钝的样子,騃指的是人愚蠢、傻乎乎的样子。戆騃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非常愚蠢、迟钝,缺乏智慧和机智。
使用场景
- 戆騃一词多用于形容某人的智商低下,思维迟缓或做事愚笨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愚蠢行为或无知的表现。
故事起源
- 关于戆騃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这个成语可能是在民间口头传承中形成的,用来形容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成语结构
- 戆騃是由两个具有相近意思的词语组成,形容一个人愚笨、迟钝。
例句
- 1. 他做事戆騃,总是不经过大脑思考。2. 这个人一看就是个戆騃,什么事情都不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个戆騃的面具,表情呆滞,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这样就可以记住戆騃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智商、智慧相关的成语,例如“聪明才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戆騃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总是错的,真是戆騃。2. 初中生:他学习成绩那么差,真是个戆騃。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总是搞笑,有时候真有点戆騃。4. 大学生:有些人虽然戆騃,但是他们的心地却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