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来使在词典中的解释
láishǐ

来使

拼音lái shǐ

注音ㄌㄞˊ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来使 láishǐ
    [a messenger;representative from another country] 派来的使者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详细解释

  • (1).谓负有使命而前来。《韩非子·存韩》:“ 斯 ( 李斯 )之来使,以奉 秦王 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 唐 韩愈 《别知赋》:“遇夫人之来使,闢公馆而罗羞。”
    (2).派来的使者。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若到边庭有来使,试批书尾话 梁州 。”
    (3).泛指来人。《红楼梦》第四回:“ 王夫人 正和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

基本含义

  • 指受人所使唤,成为他人的工具或傀儡。

详细解释

  • 成语“来使”源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使季子来,而召公将使之。”其中,“季子”指的是鲁国的大夫季孙,而“召公”则是鲁国的公爵。在这个故事中,公爵召唤季孙前来,将其作为自己的工具来完成某项任务。因此,“来使”成语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受人所使唤,成为他人的工具或傀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被他人操纵或利用,失去自主权的情况。也可用来批评某人盲从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外交往来。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许多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来”表示到达或前来,第二个字“使”表示受人指使或被动行动。

例句

  • 1. 他被领导利用,成为了一个无原则的“来使”。2. 不要成为别人的“来使”,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来使”与被人操纵或利用的情况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从而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来使”相关的成语,如“傀儡”、“操纵”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别人的“来使”,要有自己的主见。2. 初中生:他被同学们当作“来使”,被迫完成一些不必要的任务。3. 高中生:政客们利用民众的情绪,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来使”。4. 大学生:在职场上,要避免成为他人的“来使”,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