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戎蛮在词典中的解释
róngmán

戎蛮

拼音róng mán

注音ㄖㄨㄙˊ ㄇ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亦作“ 戎曼 ”。即 蛮氏 。古族名。 西戎 的一支。 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昭公十六年》:“ 楚 子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 嘉 杀之,遂取 蛮氏 。”《公羊传·哀公四年》:“ 晋 人执 戎曼子 赤 归于 楚 。 赤 者何? 戎曼子 之名也。”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戎蛮》:“ 河南 汝州 西南有 蛮城 ,即 戎蛮子国 。 哀 四年, 楚 围 蛮氏 ,尽俘以归。”
    (2).泛指四夷。 晋 张华 《命将出征歌》:“ 重华 临帝道,戎蛮或不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 吴 、 楚 、 秦 、 越 ,昔之称戎蛮者,今皆为中原腹地。”参见“ 四夷 ”。

基本含义

  • 指战争和野蛮行为。

详细解释

  • 戎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戎”指战争、军队,表示战争的意思;“蛮”指野蛮、粗鲁,表示野蛮行为的意思。戎蛮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野蛮、粗鲁,没有文明礼貌。

使用场景

  • 戎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粗鲁、野蛮,或者用来批评一种战争、冲突的方式。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孟尝君劝说齐国君主昭公发动战争,但昭公认为战争是一种野蛮行为,拒绝了孟尝君的建议。孟尝君因此生气,用“戎蛮”来形容昭公的态度,意思是昭公野蛮不文明。从此,戎蛮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戎蛮是一个双音节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戎蛮,没有教养。2. 这场战争的方式太戎蛮了,没有任何文明礼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戎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野外进行野蛮行为,从而形成戎蛮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戎蛮有关的成语,比如“战战兢兢”、“蛮横无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他的行为太戎蛮了,老师都生气了。2. 小学生:他对待小动物的方式太戎蛮了,应该更加温柔。3. 初中生:这个人的态度戎蛮无礼,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4. 高中生:战争带来的破坏是戎蛮行为的体现,应该避免战争的发生。

拆字解意

戎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