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懦
拼音xiāo nuò
注音ㄒㄧㄠ ㄋ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削弱。《新唐书·孟方立传》:“谓 潞 险而人悍,数贼大帅为乱,欲销懦之,乃徙治 龙冈 。”
基本含义
- 指人胆小怯懦,不敢积极行动。
详细解释
- 销懦是由“销”和“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销指消失、消散,懦指胆小怯懦。合在一起表示人的胆怯心理消散,形容人胆小怯懦,不敢积极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胆怯退缩,不敢积极行动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常常退缩不敢冒险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有载:“懦夫之心,销诸胸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胆怯之心会消散在胸中,形容胆小怯懦的人内心的胆怯情绪无法宣泄出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销懦”。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虽然聪明,但是总是销懦不前,缺乏进取精神。2. 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销懦退缩,要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销懦”与胆怯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胆怯心情像烟雾一样消散在胸中,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销懦”相关的成语,如“销声匿迹”、“销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很销懦的人,经常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面对考试,他感到很销懦,缺乏自信心。3. 高中生:他害怕面对未来的挑战,变得越来越销懦。4. 大学生:有些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变得销懦,不敢积极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