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明月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yuè

明月

拼音míng yuè

注音ㄇㄧㄥˊ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明月 míngyuè
    (1) [bright moon]∶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指夜明珠

详细解释

  •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基本含义

  • 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详细解释

  • 明月是指明亮的月亮,代表着美好、纯洁和清澈。在成语中,明月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也可以形容事物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使用场景

  • 明月这个成语常常用在赞美人的文章或诗歌中,表示对人才或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明月也可以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色或某个特定场景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故事起源

  • 明月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据说,屈原和贾生是春秋时期的两位文学家,他们都在楚国的宫廷中任职。有一天晚上,贾生被楚王召见,但是他却因为太过悲伤而没有去见王。屈原看到贾生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对他说:“明月何皎皎,照我沟渠!”意思是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沟渠,你为什么错过这个机会呢?这个故事中的明月成为了形容人才和机遇的象征。

成语结构

  • 主要由“明”和“月”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才情出众,真是明月当空。2. 这幅画描绘了一片明月高悬的夜空。3. 她的歌声如明月般动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明亮的月亮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使用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明月相关的诗词、歌曲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明月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晚上的明月真美,像一颗大大的明亮的灯笼。2. 初中生:她的歌声就像明月一样动人。3. 高中生:他的才情出众,就像明月当空一样独特而耀眼。4. 大学生及以上: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明月高悬的夜空,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