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谴诘在词典中的解释
qiǎnjié

谴诘

拼音qiǎn jié

注音ㄑㄧㄢˇ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谴责诘难。《南齐书·顾宪之传》:“若事不副言,惧貽谴詰,便百方侵苦,为公贾怨。”

基本含义

  • 指责、斥责

详细解释

  • 谴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谴意为指责、斥责,诘意为质问、责问。谴诘表示对他人的错误、过失或不当行为进行严厉的指责和斥责。

使用场景

  • 谴诘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对他人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的场景中。例如在工作中,上级对下属的失职行为进行谴诘;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谴诘。

故事起源

  • 《左传·隐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楚襄王派人给齐国送了一匹名贵的马,但齐国的王子却将马卖掉了。楚襄王得知后,非常愤怒,派人去谴责齐国王子的行为。这个故事中的“谴责”就是后来形成了成语“谴诘”。

成语结构

  • 谴诘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领导对他的失职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诘。2. 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谴诘”拆分成两个词,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谴意为指责,诘意为质问。可以将“谴诘”理解为指责和质问的合并,用于形容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进一步了解“谴诘”的使用和应用场景。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批评和指责相关的成语,如“责备”、“斥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谴诘了我因为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父母谴诘了我因为迟到了。3. 高中生:领导谴诘了我因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拆字解意

谴诘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