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柏招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zhāo

柏招

拼音bǎi zhāo

注音ㄅㄞˇ ㄓㄠ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柏昭 ”。传说为上古 帝喾 之师。《汉书·古今人表》:“ 柏招 , 帝嚳 师。”《晋书·景帝纪》:“ 顓頊 受学於 緑图 , 高辛 问道於 柏招 。”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九上·高辛》:“致学 柏昭 而师於 赤松 。”

基本含义

  • 指以柏树的枝叶作为招牌,表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详细解释

  • 柏招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商贾为了标示自己的店铺,常常使用柏树的枝叶作为招牌。柏树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柏招也有着寓意深远的内涵。柏招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而不仅仅只看表面现象。它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使用场景

  • 柏招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和判断力。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例如,当一个人能够看到一个项目的潜在风险,而不仅仅看到其表面的利益时,可以说他懂得柏招。

故事起源

  • 柏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商贸发达的时期。商贾们为了吸引顾客,常常在店铺门口悬挂柏树的枝叶作为招牌。柏树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因此用柏树的枝叶作为招牌,寓意着店铺的长久和兴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柏招引申为看问题的本质和内涵,而不仅仅只看表面现象。

成语结构

  • 柏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柏”和“招”。

例句

  • 1. 他对人的真实本质有着敏锐的柏招。2. 这个项目看似有利可图,但我们要懂得柏招,看到其中的潜在风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柏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一条商业街上,店铺门口挂着柏树的枝叶作为招牌,提醒自己要善于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商贾的文化和商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的比喻性成语,例如“知根知底”、“见微知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柏招来看待问题,不只看表面现象。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有柏招的思维,看到问题的本质。3. 高中生:我觉得柏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判断。

拆字解意

柏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