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阙
拼音fù quē
注音ㄈㄨˋ ㄑㄩㄝ
繁体
基本解释
犯有过失。《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效无丝氂,负闕山崇。滋润含垢,恩贷累重。”《周书·文帝纪下》:“诸在朝之士,当念职事之艰难,负闕之招累,夙夜兢兢,如临深履薄。”
背负宫阙。 宋 宋庠 《乾元节赋》:“开閶闔之洪洞,廓紫宫之寥泬,飞龙抗殿,神鼇负闕。”
基本含义
- 指负责守卫城门的官员因疏忽大意而使敌人乘虚而入。形容管理不善,责任重大却失职。
详细解释
- 负阙是由“负”和“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负”意为承担责任,背负;“阙”意为守卫城门的官员。成语的含义是指守卫城门的官员因疏忽大意,使敌人乘虚而入,从而导致重大损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管理不善,责任重大却失职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管理岗位上的责任重大却失职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在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疏忽大意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比如,可以用在描述一个领导在重要会议上疏忽大意导致项目失败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负阙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据说,在战国时期,韩国的守门官员负责守卫城门,他负责的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然而,有一次他因为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检查来往的人员,结果使敌人乘虚而入,导致了韩国的重大损失。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管理不善,责任重大却失职的情况,形成了成语“负阙”。
成语结构
- 负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负”和“阙”都是单音节词。
例句
- 1. 他在公司的管理岗位上负阙,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领导在关键时刻疏忽大意,负阙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守门的官员负责守卫城门,但他却疏忽大意,导致敌人乘虚而入,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将这个形象牢记于心,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庙堂之高,道阻且长”、“责无旁贷”等。这些成语和故事都与管理责任、失职等主题相关,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的职务是班长,但他经常疏忽大意,没有好好管理班级,就像负阙一样。2. 初中生: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官员因为负阙而被罢官,这给我们提醒要时刻保持警惕。3. 高中生:在企业管理中,一位经理如果疏忽大意,可能会负阙整个团队的利益。所以,管理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