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辫绳,辫绳儿在词典中的解释
biànshéng,biànshéngér

辫绳,辫绳儿

拼音biàn shéng ,biàn shéng ér

注音ㄅㄧㄢˋ ㄕㄥˊ ,ㄅㄧㄢˋ ㄕㄥˊ ㄦ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辫绳,辫绳儿 biànshéng,biànshéngr
    (1) [ropet;braid]∶分股交叉编成的像发辫一样的绳子
    (2) [string for binding a plait]∶扎发辫用的头绳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想、行为等矛盾不一致,不连贯。

详细解释

  • 辫绳,即发辫的绳子,辫绳儿是指由两股以上的绳子拧成的一根绳子。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矛盾不一致,不连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思想矛盾等情况。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某个人的言行不一。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有一个人头上缠着辫绳,他的思想言行却不一致,矛盾重重。因此,人们就用“辫绳”来形容这种矛盾不一致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辫绳,辫绳儿

例句

  • 1. 他说的话和做的事情总是不一致,真是个辫绳。2. 这个人的行为和他的原则完全相反,简直就是个辫绳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辫绳”形象地想象成一个人头上缠着矛盾的思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矛盾、不一致相关的成语,如“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说要好好学习,但是作业却从来不做,真是个辫绳。2. 初中生:这个政客说的话和做的事情总是不一致,简直就是个辫绳儿。3. 高中生:这个人的言行完全相反,真是个辫绳。

拆字解意

辫绳,辫绳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