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知书达理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īshū

知书达理

拼音zhī shū dá lǐ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详细解释



  •  知书达理【成语】: 知书达理

    【发音】: zhī shū dá lǐ

    【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 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才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造句】:小琳的家教很严,因此从小就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有学问,有见识,懂得礼法和道理。

详细解释

  • 知书达理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见识,懂得礼法和道理。这个成语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应该有正确的行为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使用场景

  • 知书达理常常用于夸奖一个人有学问、有见识,懂得礼法和道理。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得体,待人接物得体,非常有修养。

故事起源

  • 知书达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浮生六记》中。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杨慎笔下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有学问、有见识,懂得礼法和道理的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成为了表扬一个人有学问、有见识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知书达理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知书和达理。知书表示有学问、有见识,达理表示懂得礼法和道理。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非常知书达理,所以很快就在公司里得到了重用。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待人接物非常知书达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知书达理与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物联系起来,比如孔子。想象孔子懂得礼法和道理,待人接物得体,就能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礼仪、道德和学问的知识来加深对知书达理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班主任非常知书达理,她总是很耐心地教我们学习。2. 初中生:我觉得一个人要想在社交场合中获得尊重,就要懂得知书达理。3. 高中生:知书达理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让我们受人尊重,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知书达理的素养,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知书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