镣灶
拼音liào zào
注音ㄌㄧㄠˋ ㄗ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有孔的炉灶。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既而太官供具毕集,无帟幕限隔,仅以镣灶刀机自随,緜蕞簷下。”
基本含义
- 指被束缚、困住而无法自由行动。
详细解释
- 镣灶,原指奴隶被镣铐在灶台上,比喻受人的控制,无法自由行动。后泛指被束缚、困住而无法自由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受制约、束缚、困扰,无法自由发展或行动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镣灶”源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战国时期的吴国大夫吴起被秦国所俘虏,被迫为秦国做奴隶。吴起被镣铐在灶台上,无法自由行动。后来,吴起设法逃脱,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因此,“镣灶”成为了形容受制约、束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因为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感到镣灶般的束缚。2. 政府的限制措施把企业束缚得像镣灶一样,无法自由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吴起被镣铐在灶台上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束缚、困扰相关的成语,如“束手无策”、“羁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做很多作业,感觉像被镣灶一样,没有时间去玩。中学生:学生们在备考高考的时候,常常感到学业的压力像是一座镣灶,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和条件成为了我职业发展的镣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