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旌
拼音mí jīng
注音ㄇㄧˊ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旌旗披靡。本谓战车疾驱之状。借指疾驱之战车。《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 杜预 注:“靡旌,驱疾也。” 杨伯峻 注:“盖疾驱车辕自稍偏,其旌旗必倾斜似披靡,故云靡旌。”
基本含义
- 指某人的声誉或权势已经衰败,无法再挽回。
详细解释
- 靡旌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靡指飘扬、摇曳,旌指旗帜。靡旌原指旗帜摇曳不前,象征军队的士气低落,无法再战胜敌人。后来引申为某人的声誉或权势已经衰败,无法再挽回。
使用场景
- 靡旌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声誉或权势已经衰败,无法再恢复。可以用来描述政治家、文人、企业家等领域中的败落和衰退。
故事起源
- 据说,靡旌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与赵国的将军孙膑进行赛马比赛。田忌的马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较差,而孙膑的马虽然数量少,但质量优秀。田忌采取了“赛马三板斧”的策略,先用最差的马与孙膑赛,然后用最好的马与孙膑赛,最后用中等的马与孙膑赛。通过这样的策略,田忌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中的靡旌,原指战败的旗帜,后来引申为衰败的象征。
成语结构
- 靡旌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靡旌。
例句
- 1. 他曾经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但现在已经是靡旌了。2. 这位政治家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可以说是靡旌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靡旌与旗帜摇曳不前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面被风吹得摇摆不定的旗帜,象征着某人的声誉或权势已经衰败,无法再挽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靡旌相关的成语,如靡费、靡寐、靡然、靡靡之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差,已经是靡旌了。初中生:这位歌手的声誉已经衰落,可以说是靡旌了。高中生:这位政治家的权势已经衰败,可以说是靡旌了。大学生:他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现在已经是靡旌了。成年人: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衰退,可以说是靡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