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诔辞在词典中的解释
lěi

诔辞

拼音lěi cí

注音ㄌㄟˇ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誄词 ”。即诔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誄词所云‘ 云俱 、 几道 ,白骨同归’者,谓 豫瞻 致命,二子皆从死也。” 清 郑燮 《挽老师鄂太傅》诗之四:“人间五福於今备,合演《洪畴》作誄辞。”《文心雕龙·诔碑》“其详(一作词)靡闻” 范文澜 注:“其誄词世无传者,故曰其词靡闻。”参见“ 誄文 ”。

基本含义

  • 指为死者撰写的悼词或挽辞。

详细解释

  • 诔辞是古代中国一种为死者撰写的悼词或挽辞。它通常在葬礼或祭祀仪式上朗读或吟诵,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使用场景

  • 诔辞多用于葬礼、祭祀、追悼会等场合,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故事起源

  • 诔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在古代,人们认为撰写诔辞是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和敬意。诔辞的撰写要求文辞优美、言辞凄凉,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成语结构

  • 诔辞属于名词性成语,由“诔”和“辞”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爷爷的葬礼上,我为他朗诵了一篇诔辞。2. 他的诔辞感人至深,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下了眼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诔辞”这个词语:1. 将“诔辞”分解为“诔”和“辞”,并理解其基本含义为“为死者撰写的悼词或挽辞”。2.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诔辞”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礼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葬礼礼仪、祭祀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悼词相关的成语,如“挽歌”、“悼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祖父的葬礼上,我写了一篇诔辞,向他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在同学去世后为他写了一篇诔辞,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怀念。3. 高中生:参加祖母的葬礼,我为她朗诵了一篇自己写的诔辞,向她告别并表达我对她的感激之情。

拆字解意

诔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