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兵法在词典中的解释
bīng

兵法

拼音bīng fǎ

注音ㄅㄧㄥ ㄈ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古代指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
    [构成]
    偏正式:兵(法
    [例句]
    运用兵法。(作宾语)兵法在现代社会也适用于商战。(作主语)

近义词

  • 兵书、战术

英文翻译

  • 1.warcraft; art of war;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

详细解释

  • ◎ 兵法 bīngfǎ
    (1) [military tactics;art of war]
    (2) 用兵作战的方法、策略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三国演义》
    (3) 指《孙子兵法》
    故兵法忌之。(兵法,指《孙子兵法》。)——《资治通鉴》
    (1).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这是我们的传统兵法--‘水淹六军’。”
    (2).兵书。《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张良 、 韩信 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山农刺时》:“﹝ 王冕 ﹞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特指《孙子》。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军正 閎 、长史 安 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擒也。”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餘,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

基本含义

  • 指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学问。

详细解释

  • 兵法是指研究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学问,涉及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兵员、武器、阵地、情报等。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挥作战、制定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使用场景

  • 兵法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战略决策等方面,也可以用于比喻指导其他领域的策略、计划等。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可以用兵法来指导制定战略,获取最大利益。

故事起源

  • 兵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这些兵书总结了古代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后来兵法学的重要基础。

成语结构

  • 兵法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战争中的兵法决定了胜负的结果。2. 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了精妙的兵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兵法与军事战略、战术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将军,制定兵法来指导战斗,以此来记忆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兵法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以了解更多关于兵法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了我们一些兵法,让我们在游戏中制定战略。2. 初中生:我们学习了《孙子兵法》,了解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3. 高中生:我们在历史课上讨论了兵法对战争结果的影响。4. 大学生:我在研究兵法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