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倨句在词典中的解释

倨句

拼音jù jù

注音ㄐㄨˋ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倨佝 ”。亦作“ 倨拘 ”。 1.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周礼·考工记·磬氏》:“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孔子家语·三恕》:“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似义。”《大戴礼记·劝学》:“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
    (2).指人屈身弯腰的恣态。《管子·弟子职》:“倨句如矩,奉椀以为緖。”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傲慢、狂妄自大。

详细解释

  • 倨句是由“倨”和“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倨”表示傲慢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句”表示言辞、语言。倨句形容人的言辞傲慢,态度狂妄自大,不顾他人感受。

使用场景

  • 倨句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吹嘘、言辞傲慢的人。例如,在辩论中,如果一个人不顾他人意见,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用倨句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倨句的故事起源于《史记》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个叫郭解的人,他自认为才高八斗,非常自负。有一天,郭解去拜访著名的文学家杨朱,请杨朱欣赏他的才华。然而,杨朱却对他的言辞傲慢不屑一顾,用倨句形容了郭解的态度。从此以后,人们用倨句来形容那些自负傲慢的人。

成语结构

  • 倨句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词序或语法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倨句自己多么聪明,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就。2. 那个人太倨句了,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倨句这个成语:1. 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站着,用傲慢自大的语气说话,形容他的言辞傲慢自大,就是倨句。2. 将“倨句”这个成语与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倨句是一个形容词,常用于文学作品、辩论、评论等场合。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文学作品等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倨句自己会得满分,但实际上经常考不及格。2. 初中生:那个同学太倨句了,从来不听别人的建议,结果做事总是失败。3. 高中生:这个演讲者的言辞傲慢自大,完全是倨句的表现。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倨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