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制置使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zhìshǐ

制置使

拼音zhì zhì shǐ

注音ㄓㄧˋ ㄓㄧˋ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官名。 唐 大中 五年设置,经划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 宋 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 作战,设置渐多,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称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辖治数路军务,类似 明 清 的总督。《宋史·宁宗纪三》:“ 成都府路 安抚使 董居谊 为 四川 制置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

基本含义

  • 指掌握决策权力,能够支配和指挥他人的人。

详细解释

  • 制置使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制”是指掌握、支配;“置”是指放置、安排;“使”是指派遣、命令。制置使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具有掌握决策权力,能够支配和指挥他人的能力和职责。

使用场景

  • 制置使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组织、团队或者项目中具有决策权力,能够指挥他人并安排工作的能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管理者或者军事指挥官等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人。

故事起源

  • 制置使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原文是“制置使之无竞,以为制置使之无失”。这句话出自鲁国的一位名叫管仲的政治家的讲话。管仲认为,一个制置使应该具备无人能与之竞争的能力,才能确保不会出现失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并且成为了形容具有决策权力和指挥能力的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制置使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分别是制、置、使。

例句

  • 1. 他是这个项目的制置使,负责决策和指挥工作。2. 公司的制置使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以提高竞争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制置使的每个字的意义进行联想,例如“制”可以联想为掌控、支配,“置”可以联想为安排、放置,“使”可以联想为派遣、命令。通过将每个字的意义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制置使相关的成语,例如“制胜之道”、“掌控全局”等。同时,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是深入学习成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的制置使,她总是能够很好地组织和指导我们的学习。2. 初中生:班长是我们班级的制置使,他经常安排各种活动和任务。3. 高中生: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制置使,他能够有效地组织各种活动和管理学生会的工作。4. 大学生:项目组的负责人是一个优秀的制置使,他能够合理安排工作和资源,使得项目顺利进行。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拆字解意

制置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