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徒
拼音sī tú
注音ㄙㄧ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厮役。《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廝徒十万。”《史记·张仪列传》:“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廝徒负养在其中矣。” 司马贞 索隐:“廝,谓襍役之贱者。”《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无若时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与廝徒共供事役,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基本含义
- 形容办事拖沓、不得要领,缺乏效率。
详细解释
- 厮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厮”意为亲近、亲密,而“徒”则表示跟随、侍奉。结合在一起,成语“厮徒”形容那些办事拖沓、没有条理、缺乏效率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工作、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行为不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不认真对待工作的人,或者形容一些办事拖拉、不得要领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厮徒”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它的含义与古代的仆人或侍从有关。在古代,仆人或侍从的职责是侍奉主人,但有些人却偷懒不努力工作,导致主人的事务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厮徒”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效率低下、不称职的人。
成语结构
- 成语“厮徒”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办公室总是厮徒,一点也不重视工作的进展。2. 这个项目一直被他们拖拖拉拉,真是一群厮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拖着脚步慢悠悠走路的人,表示他办事拖沓、不得要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参考相关学习资料。还可以尝试使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造句,增加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队伍总是厮徒,一点也不整齐。2. 初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很差,经常厮徒,考试成绩也不好。3. 高中生:老师批评他厮徒,没有完成作业,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进度。4. 大学生:他们组织活动总是厮徒,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希望这个关于“厮徒”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