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责
拼音guài zé
注音ㄍㄨㄞˋ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责怪。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一者,初夏至日昼眠,内外怪责,不得不説。”《宣和遗事》前集:“皇帝赐酒,妾面带酒容,又不与夫同归,为恐公婆怪责,欲借皇帝金盃归家与公婆为照。”
基本含义
- 怪责指责他人,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详细解释
- 怪责是由“怪”和“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怪指责备,责指责任。怪责的意思是指责他人,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认为他人应该为某种不好的结果负责。
使用场景
- 怪责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对问题或失败时,不自省反思自己的原因,而是将责任完全推给他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承担自己责任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怪责的故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起源。然而,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成语结构
- 怪责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怪”和名词“责”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怪责别人,却从不反省自己的错误。2. 不要怪责他人,先检讨自己是否有责任。3. 老师怪责了他几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怪责”拆开来记忆。怪责中的“怪”可以联想为“怪物”,而“责”可以联想为“责任”。将怪物和责任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怪责相关的成语,如“怨声载道”、“推诿托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怪责同学们制造噪音,却没有注意到自己也在说话。2. 初中生:老师怪责他们没有完成作业,但他们觉得老师的要求太高。3. 高中生:他怪责政府对环境问题不负责任,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