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芒
拼音fù máng
注音ㄈㄨˋ ㄇ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背负芒刺。语出《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以“负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权重,皇帝惮惧之甚。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霍侯 驂乘,祸起於负芒。”《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嗣君听於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 羡 亮 威权震主,负芒猜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基本含义
- 指背负着重担或责任。
详细解释
- 负芒一词来源于《庄子·外物》:“负重而行,虽有巨石无所觉,芒刺在背,犹能载之。”意思是指一个人背负重担时,虽然感到肩上的巨石并不重,但仍能承受芒刺刺在背上的痛苦。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承担重任时的坚忍和勇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肩负重任、承受压力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工作、学习、家庭等各个方面。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个名叫孟尝君的国君,他喜欢用负重的方式来考察他的大臣。有一次,孟尝君让大臣们背负着一个重物走路,只有一个人背负得住,他就成为了孟尝君的重要幕僚。最后,只有一个名叫芒仲的大臣成功负起了重物,因此得到了孟尝君的重用。后来,人们就用“负芒”来形容肩负重任的人。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负”表示背负,宾语“芒”表示重担或责任。
例句
- 1. 他是公司的核心成员,每天都要负芒扛重。2. 老师给他分配了一项重要任务,他勇敢地负起了芒。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负重”的意思,想象自己背负着一束芒草,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负芒相关的成语,如“负荆请罪”、“担荆斩棘”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负芒向前。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负芒带头,带领同学们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负芒救人。4. 大学生:毕业后要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负芒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