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举
拼音dé jǔ
注音ㄉㄜˊ ㄐ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风,臣忘 子臧 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杨伯峻 注:“ 穆公 之意,盖以让国是德, 宣公 以国让於己,己亦让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基本含义
- 指品德高尚的人在举止言语中表现出来的善行和美德。
详细解释
- 德举是由“德”和“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德”指的是品德高尚、道德行为良好的意思,“举”指的是展现、表现的意思。德举表示的是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中展现出的善行和美德,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度赞扬。
使用场景
- 德举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善行美德,特别适用于形容那些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优秀品质的人。
故事起源
- 德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昭公在位时,有一次他去参观齐国,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身穿破旧的衣服,但却非常有礼貌和谦虚。昭公对老人的行为很是赞赏,回到晋国后,他在朝廷上表扬了这位老人的品德高尚,称其为“德举”。从此,“德举”成为了赞扬一个人高尚品德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德”和“举”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德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2. 在困难时期,他展现出了德举的一面,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德举”与“品德高尚”、“善行美德”等词语进行关联,同时可以通过记忆德举的故事起源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品德、道德相关的成语,如“以德报怨”、“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学好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德举。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德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 高中生:德举是一个人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注重修养,做一个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