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牦
拼音mǎ máo
注音ㄇㄚˇ ㄇ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马尾。《淮南子·说山训》:“割而舍之,鏌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氂截玉。” 高诱 注:“氂,马尾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粗野、愚蠢。
详细解释
- 马牦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由“马”和“牦”两个字组成。马是指马匹,牦是指毛茸茸的短毛,通常用来形容羊毛。马牦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行为粗野、愚蠢。
使用场景
- 马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行为粗鲁、愚笨。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懂礼貌、不讲道理的人。
故事起源
- 马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村生活。在农村地区,马匹是农民重要的劳动工具,而牦牛则是重要的家畜。马匹和牦牛的毛都很粗糙,所以人们用“马牦”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愚笨的人。
成语结构
- 主体词是“马牦”,没有其他修饰部分。
例句
- 1. 这个人真是个马牦,一点礼貌都没有。2. 别和他争论了,他是个马牦,根本不懂事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马牦”这个成语与粗鲁、愚笨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像马一样踢腿、像牦牛一样愚蠢,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参与讨论来深入理解和学习马牦这个成语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像个马牦,一点也不文明。2. 初中生:别和他争吵了,他是个马牦,不值得浪费时间。3. 高中生:他的行为粗鲁无礼,真是个马牦。4. 大学生:他的思维方式很狭隘,真是个马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