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褥特鼠在词典中的解释
shǔ

褥特鼠

拼音rù tè shǔ

注音ㄖㄨˋ ㄊㄜˋ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鼠名。《新唐书·西域传上·罽宾》:“﹝ 贞观 ﹞十六年,献褥特鼠,喙尖尾赤,能食蛇,螫者嗅且尿,疮即愈。”

基本含义

  • 指人忽然间变得十分胆小怕事。

详细解释

  • 褥特鼠,褥指床上的被褥,特指特别,鼠指老鼠。成语中的“褥特鼠”形象地比喻人突然间变得非常胆小怕事,害怕一切事物,不敢冒险。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本来勇敢果断的人,却因为某种原因变得胆小怕事。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冒险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褥特鼠”最早见于《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顾野王传》。据传,顾野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豪杰,他年轻时勇猛无敌,但后来因为一次被老鼠吓到而变得非常胆小怕事。因此,人们用“褥特鼠”来形容这种突然间变得胆小怕事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褥特鼠

例句

  • 1. 他原来是个勇敢的战士,但现在变成了一个褥特鼠。2. 他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变成褥特鼠,不敢冒险一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褥特鼠”与床上的被褥和老鼠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老鼠吓得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敢、胆小相关的成语,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等,以丰富词汇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原来是个勇敢的小队长,但现在变成了一个褥特鼠。2. 初中生:他在面对考试时总是变成褥特鼠,不敢冒险尝试新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他原本是个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褥特鼠,不敢面对挑战。

拆字解意

褥特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