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羶
拼音gāo shēn
注音
繁体膏羶
基本解释
羊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冬行鱻羽,膳膏羶。”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膏羶,羊脂也。”《礼记·内则》:“冬宜鲜羽,膳膏羶。” 郑玄 注:“羊膏羶。” 孔颖达 疏:“膏羶,羊膏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脸色或皮肤因病而变得黄瘦憔悴。
详细解释
- 膏羶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脸色或皮肤因病而变得黄瘦憔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体液和精气充盈才会有健康的脸色和皮肤。当人体失去了充足的体液和精气时,就会导致脸色黄瘦憔悴。因此,膏羶成了形容人体虚弱病态的一个词语。
使用场景
- 膏羶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脸色或皮肤因病而变得黄瘦憔悴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长期患病的人,或者形容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虚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状态不佳,面色苍白或憔悴。
故事起源
- 膏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医学家。据说,这位医学家在治疗病人时,发现有一位中年人脸色黄瘦憔悴,病情非常严重。医学家询问他的病史,得知他长期患有一种严重的肝病。医学家观察到他的脸色和皮肤变得黄瘦憔悴,就用了膏羶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状态。
成语结构
- 膏羶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字组成。膏字表示人体的体液和精气,羶字表示脸色黄瘦憔悴。
例句
- 1. 他最近一直在熬夜工作,看起来膏羶的样子。2. 长期生病的奶奶脸色膏羶,让人心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膏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脸色因为病而变得黄瘦憔悴,就像是被膏羶了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健康相关的成语,如“容光焕发”、“面红耳赤”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生病了,脸色膏羶,看起来很可怜。2. 初中生:他最近一直在为考试而努力,看起来有点膏羶。3. 高中生:他长期患病,脸色膏羶,但他依然坚持学习。4. 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不再膏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