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山公启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āngōng

山公启

拼音shān gōng qǐ

注音ㄕㄢ ㄍㄨㄙ ㄑ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同“山公啟事”。启,亦写作“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 唐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 宋 黄庭坚 《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基本含义

  • 指自命清高、自以为是的人。

详细解释

  • 山公启这个成语中的“山公”指山上的官吏,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实际权力,却自以为是、自命清高的人。这个成语形容那些自负、自大、傲慢的人,他们常常不顾别人的感受,自以为是地表现出自己的高高在上。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自负、自大、傲慢的人,也可以用于讽刺那些不顾别人感受、自以为是的人。

故事起源

  • 山公启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山上的官吏,他虽然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却自以为是、自命清高,总是把自己当成是最高的存在。有一次,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位过路的官员,对方礼貌地向他打招呼,但山公启却不屑一顾,以为对方是来向他请教问题的。结果,他错过了一个机会,也因此被人讽刺为“山公启”,成为了一个贬义词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山公”和“启”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是,真是个山公启。2. 别跟他争辩了,他就是个山公启,不会听别人的意见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山公”与“启”两个字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自命清高、自以为是的人,站在高处对着众人指手画脚,表现出他高高在上的姿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以及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总是不听别人的意见,真是个山公启。初中生:那个同学自以为是,从来不听别人的建议,真是个山公启。高中生:他的态度总是傲慢自大,真是个山公启。大学生:他总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意见置之不理,真是个山公启。成年人:那个同事总是自以为是,不顾别人的感受,真是个山公启。

拆字解意

山公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