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肃
拼音qián sù
注音ㄑㄧㄢˊ ㄙ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诚敬而严肃。《后汉书·黄琼传》:“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三国志·吴志·吕范传》:“性好威仪,州民如 陆逊 、 全琮 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修灵符报恩醮词》:“是用虔肃寳斋,依归至道。”
基本含义
- 虔诚而恭敬。
详细解释
- 指对于宗教、信仰或事物非常虔诚、敬畏,表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信仰、宗教、事业或学问持有虔诚、敬畏之心,以及对待工作、学习等方面认真负责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孟子·公孙丑下》:“虔诚者,人之所以为人也。”虔肃这个成语在古代儒家经典《孟子》中首次出现。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虔诚恭敬,是因为这是人作为人的本性所具备的品质。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对待学问非常虔肃,每天都会专心致志地研究。2. 这位宗教信徒每天都会去教堂虔诚地祈祷。3.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虔肃的态度,从不马虎对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联想“虔肃”与“虔诚恭敬”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个人虔诚地向神明祈祷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虔肃相关的成语,如“虔诚”、“恭敬”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与虔诚信仰相关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都很虔肃,认真听课。2. 初中生:参加宗教活动时,我会虔肃地祈祷。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我对待学习非常虔肃,努力备考。4. 大学生:我对待研究课题时非常虔肃,每天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