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魄
拼音kū pò
注音ㄎㄨ ㄆ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枯朽之体。《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
基本含义
- 指人的精神、气质枯槁、消沉。
详细解释
- 枯魄一词由“枯”和“魄”两个字组成。“枯”表示干燥、干枯,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魄”表示人的精神、气质。因此,枯魄指的是人的精神、气质枯槁、消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失意、失落、无所作为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鹿经过一片草地,它看到草地上的草都是绿油油的,非常茂盛。但是鹿并不吃这些草,而是继续向前走。有人问鹿为什么不吃这片草地上的草,鹿回答说:“这些草枯魄了。”这个故事比喻了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的滋养。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最近状态不好,整个人都显得枯魄了。2. 这位年轻演员的表演让人感觉枯魄,缺乏灵气。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枯魄的发音“kū pò”与“枯破”相似,想象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破旧不堪,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精神状态的成语,如“颓废不堪”、“神情黯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没考好,回家的时候一直低着头,看起来很枯魄。2. 初中生:她最近一直沉默寡言,脸上总是带着一副枯魄的表情。3. 高中生:他的音乐作品总是充满着枯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4. 大学生: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整天闲坐在家里,变得越来越枯魄。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枯魄”,并且记忆它的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