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
拼音suí shēng fù hé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uí shēng fù hè ㄙㄨㄟˊ ㄕㄥ ㄈㄨˋ ㄏㄜˋ
随声附和(隨聲附和)
◎ 随声附和 suíshēng-fùhè
[echo what others say; chime in with others] 谓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朝中百官俱怕戴的权势,也随声附和。——《祖冲之》
尤可怪者,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
基本含义
- 指人随着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详细解释
- 随声附和是一个贬义词语,形容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盲从别人的意见或说话,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人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得罪别人,所以只会跟随别人的声音,不敢有自己的主见。
使用场景
- 随声附和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以及那些只会盲从他人意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己主见的人,以及那些只会说别人想听的话的人。例如,在团队工作中,如果有人只会盲目跟随别人的决策,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说他随声附和。
故事起源
- 随声附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官员叫鲍叔牙,他非常聪明而且有才华,但是他从小就非常害羞,不敢说自己的意见。每次有人问他问题,他总是随声附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人们就用“随声附和”来形容那些不敢说出自己意见的人。
成语结构
- 随声附和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随”、“声”和“附和”。
例句
- 1. 他总是随声附和,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2. 这个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鲍叔牙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害羞的人,每次都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而不敢说出自己的主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考和判断能力相关的成语,如“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随声附和的人,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3. 高中生:在团队中,有些人只会随声附和,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