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鄙靡在词典中的解释

鄙靡

拼音bǐ mí

注音ㄅㄧˇ ㄇ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鄙俚柔弱。 唐 元稹 《莺莺传》:“是用託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

基本含义

  • 形容品德低下,道德败坏。

详细解释

  • 鄙靡是由“鄙”和“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鄙指轻视、看不起,靡指荒废、败坏。鄙靡一词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低下,道德败坏,既表示对其行为的不满和轻蔑,也暗示其道德败坏的结果。

使用场景

  • 鄙靡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低下、言行不轨,以及对其行为的不满和轻蔑。可以用来批评那些道德败坏、不讲道义的人。

故事起源

  • 鄙靡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四年》中,原文为:“不鄙靡慝。”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哀公在位时,有一位叫鄙靡慝的大臣,他贪污受贿,行为不法,品德败坏。因此,人们用“鄙靡”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的人。

成语结构

  • 鄙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鄙”和“靡”组成。

例句

  • 1. 他的行为鄙靡,受到了大家的唾弃。2. 这个人道德败坏,品德鄙靡。3. 那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品行鄙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鄙靡与“鄙视”和“毫无价值”联想起来。鄙靡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他们的道德价值毫无价值。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卑鄙”、“无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弊行为真是鄙靡,我们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这个班上有个同学偷别人的东西,太鄙靡了。3. 高中生:他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道德鄙靡。4. 大学生:那个学生贪污公款,道德败坏,真是鄙靡之极。

拆字解意

鄙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