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蛊慝在词典中的解释

蛊慝

拼音gǔ tè

注音ㄍㄨˇ ㄊ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蛊虫引起的祸害。《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唐 刘禹锡 《鉴药》:“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余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鉏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

基本含义

  • 指邪恶的思想、毒害的心灵。

详细解释

  • 蛊指用毒虫、毒药等进行迷惑、陷害,慝指恶毒、邪恶。蛊慝形容人心险恶,思想卑劣,行为邪恶,有害于自己和他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心灵险恶,思想卑劣,行为邪恶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心机深沉、心怀不轨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心里的邪恶思想而被蛊惑,最终导致自己的悲惨下场。这个故事成为了“蛊慝”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蛊慝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蛊”和“慝”都是形容词。

例句

  • 1. 他心怀蛊慝,不可轻信。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和善,实际上心里蛊慝。3. 不要被他的表面善良所迷惑,他的心里充满了蛊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蛊慝”与毒虫、陷害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视觉印象。可以想象一个人心中有毒虫在作祟,导致他的思想和行为变得邪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心狠手辣”、“心怀鬼胎”等,来拓展对心灵邪恶和恶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心里有蛊慝,经常欺负同学。2. 初中生:那个人心怀蛊慝,说话总是有目的性的。3. 高中生: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蛊慝,对他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4. 大学生: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心怀蛊慝的人,避免受到他们的伤害。

拆字解意

蛊慝词语造句